当前城市:  [切换]
一站式装修设计平台,为您提供优质装修服务!
设计456欢迎您!
微信小程序
手机端
装修管家
装修管家
装修APP
装修APP
免费咨询:4000-123-961
当前位置: 首页>

装修问答

>

抗震设计

监理

抗震设计

  • 地下室抗震设计怎么最,地下室抗震设计要求什么?
    只有柱子和梁就按框架结构设计。但规范对配筋有特别要求,和上部结构有不同之处。地下室的设计应综合考虑上部荷载、岩土侧压力及地下水的不利作用影响。
    已有 2 个回答 07-24 09:10
  • 地下室抗震设计怎么最,地下室抗震设计要求什么?
    无上部结构的纯地下室在地震区应不应该进行抗震设计?这个问题本来规范已有明确说法,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6.1.3条3款规定“……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8.5条也规定“……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9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结构
    已有 2 个回答 09-07 11:58
  • 地下室抗震设计怎么最,地下室抗震设计要求什么?
    无上部结构的纯地下室在地震区应不应该进行抗震设计?这个问题本来规范已有明确说法,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6.1.3条3款规定“……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8.5条也规定“……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9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结构
    已有 2 个回答 09-08 02:32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什么?
    建筑形体规则性重要性: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 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建筑形体是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 变化。规则建筑是指平面和立面简单,抗侧力体系的刚度和承载力上下变
    已有 3 个回答 07-03 03:54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什么?
    新旧抗规的最小避让距离(4.1.7):8度下,旧规的乙丙分别为300m,200m,而新规已经改为了200m,100m还有5.1.5的计算衰减指数的也变了。新抗规更为保守,易损性降低,让结构安全储备值更高,有更好的鲁棒性。
    已有 3 个回答 07-10 05:35
  • 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有哪些
    基本*:书 名: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DL5073-20规 格:850毫米X1168毫米英文名:Specification   for   seismic   design   of   hydraulic   structures开 本:32作 者:********经济贸易委员会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译 者:印 次:1定 价:   13.00   版 次:1特 价:   含 盘:否页 码:96下 载:否   ISBN   :155083.261点击次数:267字 数:76介质种类:   MediaID   出版时间   :2001-3-1   0:00:00内容简介:为做好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减轻地震破坏及防止次生灾害,特制定本规范。    适用范围:     1)主要适用于设计烈度为6、7、8、9度的1、2、3级的碾压式土石坝、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拱坝、平原地区水闸、溢洪道、地下结构、进水塔、水电站压力钢管和地面厂房等水工建筑   物的抗震设计。     2)设计烈度为6度时,可不进行抗震计算,但对1级水工建筑物仍应按本规范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     3)设计烈度高于9度的水工建筑物或高度大于250m的壅水建筑物,其抗震安全性应进行专门研究论证后,报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目录:1 总则2 术语符号3 场地和地基4 地震作用和抗震计算5 土石坝6 重力坝7 拱坝8 水闸9 水工地下结构10 进水塔11 水电站压力钢管和地面厂房附录A (标准的附录)土石坝的抗震计算条文说明
    已有 5 个回答 08-03 05:14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哪些
    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房屋抗震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核电站抗震设计规范   。
    已有 6 个回答 08-03 05:18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什么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建筑抗震设计您可以参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已有 5 个回答 08-06 08:16
  • 隧道抗震设计细则有哪些?
    (1)隧道震害实例与分析在广泛收集5.12汶川大地震隧道震害及其它地震隧道震害实例的基础上,对隧道的震害模式、震害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2)隧道抗震计算方法及其特点对地震系数法、反应位移法、时程分析法三种目前国内外常用抗震计算方法的特点和适应性,进行了归纳、对比分析及系统研究,就隧道抗震计算方法提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3)铁路隧道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实施了不同衬砌结构形式、不同地震动参数、不同激振方向、不同围岩条件、不同埋深、偏压及非偏压等工况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地层和衬砌结构的地震响应特征与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衬砌结构设置*层措施开展了振动台试验,验证其*效果。(4)铁路隧道简明实用的抗震计算方法结合我国隧道抗震设计工作的特点,通过典型工况的数值计算和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对《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规定采用的地震系数法进行了合理修正,提出了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和隧道不同跨度,选取不同计算埋深进行抗震计算的简明实用的铁路隧道抗震计算方法,以适应工程设计的需要,并为铁路隧道工程抗震规范的修正提供基础研究支撑。
    已有 3 个回答 07-29 05:51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什么
    最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内容条例太多了,楼主可以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20来查询。这是08年大地震后后修改的最新建筑抗震设计规格标准。
    已有 1 个回答 09-30 10:45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怎么划分?麻烦说说?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20[1]第2.1.1条里面说的:抗震设防烈度为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说白了,它就是地震烈度的一个概率。
    已有 3 个回答 07-22 10:42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哪位知道?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1、多遇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荷载作用效应组合,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和弹性变形验算,以满足第一水准的设防要求。2、罕遇地震作用下验算结构构件的弹塑性变形,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希望我的回答你能采纳!
    已有 3 个回答 07-07 04:27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都有啥
    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是社会抗震防灾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建筑物的倒塌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大体决定了震害的严重程度。 因此,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特别是抗地震倒塌能力,是地震区抗震防灾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介绍了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的设计思想,结合汶川地震中建筑震害的教训,重点针对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讨论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结构系统的安全储备分为基本安全储备、整体安全储备与意外安全储备三个层次。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和抗地震倒塌能力取决于整体安全储备和意外安全储备,意外安全储备不足是汶川地震建筑结构震害严重的主要原因。结构系统的意外安全储备主要来自其鲁棒性、整体稳定性和整体牢固性。目前对于结构系统的整体安全储备和意外安全储备的研究很不够,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已有 6 个回答 06-29 09:24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怎么划分?麻烦说说?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进行修订而成。
    已有 4 个回答 06-26 09:07
  • 房屋抗震设计有哪些?
    如果想修个十级地震不倒的,(中小城市)那你把土建工程平米造价提到3000元以上(框架剪力墙、开间尺寸保持在5m*5m内)最薄板厚在140mm以上,钢筋配置按规范要求乘以1.5倍,窗户要小,或者圆窗最好,房屋层高在4m以内,高度最好降为二层,十级地震来了你就在家放心睡吧,地震完了肯定就你家的房子最好。(有钱就拆了从修原来的房子,可以的话带地下室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对抗震也是有很大好处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已有 3 个回答 07-10 05:42
  •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是什么?
    楼梯构件应采取如下抗震构造措施:纵向面筋拉通且不小于最小配筋率,底、面纵筋均按充分考虑钢筋抗拉强度的要求锚固;梯板按斜支撑构件设计,板厚不宜小于140mm,不应小于120mm,梯板双层钢筋网之间设置间距不小于φ6@600的拉筋;分布筋末端弯直钩伸至对边。
    已有 3 个回答 07-10 05:47
  •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有哪些?
    《********标准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内容简介:本规范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063   7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2008年汶川地震震害经验,对灾区设防烈度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有关山区场地、框架结构填充墙设置、砌体结构楼梯间、抗震结构施工要求的强制性条文,提高了装配式楼板构造和钢筋伸长率的要求。此后,继续开展了专题研究和部分试验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大地震(包括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采纳了地震工程的新科研成果,考虑了我国的经济条件和工程实践,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勘察、科研、教学单位及抗震管理部门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和试设计,最后经审查定稿。
    已有 6 个回答 08-03 09:27
  • 机电抗震设计规范有哪些?
    1.当遭受到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及以下的地震影响时,不应损坏,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相应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应严重损坏,经修理后即可恢复使用。2.当遭受到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到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相应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应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已有 3 个回答 07-29 05:40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怎么划分?谁知道?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多层建筑结构设计查用的规范不同的仅仅多一个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相同的:GB50009-202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主要规范。
    已有 3 个回答 07-22 04:31
  • 哪位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啥
    你好,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至今可预报性很低,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严重,是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我国根据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对建筑抗震提出了“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即通常所说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通常所讲的小震、中震、大震分别指的是50年超越概率为63%,10%,2~3%的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罕遇地震。 1 结构设计地震力的确定1.1 低地震力取值的可行性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国设计规范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在真正失效前,有一个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结构延性),即结构在一个较小的地震下可能达到或者接近屈服状态;而在较大的地震下,结构的若干部位将陆续进入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状态,并且随着地震力的增大,结构中进入弹塑性变形的部位增多,先进入屈服的部位弹塑性变形也增大。结构通过这种变形耗散较多的地震传来的能量,将其转换成热能。 对于“设计地震力-延性”联合法则,我们可以从地震力和结构相互关系上进行理解:一方面设计地震力低的结构,通过更大的非弹性变形耗散掉更多的地震能量;另一方面结构非弹性变形越大,刚度降低越严重,阻尼增大,周期比高设计地震力的结构增长越多,结构受到的总地震力也降低也越多。这就使得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在不降低构件竖向承载力保证结构延性的前提下,可以取用一个小于设防烈度地震反应水准作为设计中取用的地震作用。反过来讲,若采用的设计地震力越低,结构屈服部位在屈服后水平和竖向承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需要达到的非弹性变形就越大,也就需要结构有更好的延性性能。这样,我们就需要解决如下两个问题:A. 如何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与设计地震力取值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B. 如何在设计地震力与所要求的结构延性建立对应关系。 对于问题A,以N.M.Newmark为代表的众多学者认为,将设防烈度地震加速度通过地震力降低系数R(中,美等国)或结构性能系数q(欧共体,新西兰等)折减为结构设计加速度,相当于赋予结构一个较小的屈服承载力,结构在竖向承载力不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来经受更大的地震,实现“大震不倒”的目标。因而,采用低设计地震力的关键在于保证结构及构件在大震下达到所需的延性。对于地震力降低系数R或结构性能系数q,各国设计规范存在略为不同的处理手法,不过总体而言R或q均为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与结构截面设计所用的地震作用的比值。 R或q越大,则要求结构达到的延性能力越大,R或q越小,则结构需要达到的延性能力越小。这样均能实现“大震不倒”。 对于问题B,国外一般有如下三种设计方案:(1)较高地震力――较低延性方案;(2)中等地震力――中等延性方案;(3)较低地震力――较高延性方案。高地震力方案主要保证结构的承载力,低地震力方案主要保证结构的延性。实际震害表明,这三种方案,从抗震效果和经济性来看,都能达到设防目标。我国的抗震设计采用的是方案(3)即较低地震力――较高延性方案,即采用明显小于设防烈度的小震地面运动加速度来确定结构的设计地震作用,并将它与其他荷载内力进行组合,进行截面设计,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屈服后的地震反应过程中形成较为有利的耗能机构,使结构主要的耗能部位具有良好的屈服后变形能力来实现“大震不倒”的目标。当然,我们还要看到一点,虽然这三个方案都能保证“大震不倒”,但是在改善结构在中小地震下的性态方面,方案(3)仅仅提高结构的延性水平而结构的屈服水准并没有明显提高是明显不如方案(1)和(2)的。也就是说,在保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方面,方案(1)和(2)是优于方案(3)的。 地震动以波的形式在地下及地表传播,由于震源特点、断层机制、传播途径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具有很大随机性。要想得出地震动对于不同结构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就需要在地震动特性与结构反应架起一座桥梁。由于地震动反应谱的形状特征反应了不同类型结构动力最大反应的特点,所以各工程中一般采用地震影响系数谱曲线作为计算地震作用的依据。 我国的谱曲线综合考虑了烈度、震中距、场地类别、结构自振周期和阻尼比的影响。根据新修订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给出了抗震设防烈度(中震)下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通过对震级、震中距、场地类别等因素对结构反应谱的影响,抗震规范把动力放大系数取为2.25。根据统计资料,多遇地震烈度比基本烈度降低约1.55度,相当于地震作用降低0.35倍,即地震力降低系数为1/0.352.8。从而得到小震时结构的设计加速度,其值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即为小震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地震力降低系数R2.7~2.8,其取值与新西兰“有限延性框架”相当(R
    已有 6 个回答 06-29 09:38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0-12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