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秒装修报价 装修要花多少钱?获得精准报价,省钱30%
材料费:77201元
人工费:86544元
设计费:1760元
质检费:2706元
陷阱一 拉低某个单项的价格 比如有个业主知道地板、瓷砖目前的单价,但是他并不一定了解地板安装、贴瓷砖的人工费用,于是他把地板、瓷砖的价格砍下来了,却在人工费用上吃了亏。 化解办法:看装修报价单,不要只盯牢某个项目的单项价格,而是要综合人工、损耗、机械等各方面以及其他项目的费用来看,如果发现某个价格特别低,就注意 陷阱二 遗漏某些硬装修的主材 装修报价单上被刻意遗漏了某些主材,业主被这种整体价格合理的报价单吸引而爽快签约,但在接下来的装修过程中业主将为装修公司这些恶意的遗忘而不断地往外掏钱。 化解办法:先小人后君子,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装修合同或者协议上写清楚所有主材,且标明购买者是装修公司还是业主自己。通常比较容易被遗漏的主材是背景墙、吊顶等用于角落的材料。 陷阱三 模糊所选主材的品质、级别、规格 这是不规范的装修公司较为常用的伎俩,虽然写明了需要某些材料,表明了材料需要的数量,但是却没有说明到底选用什么品质的、什么品牌的、什么规格的材料。 化解办法:要求装修公司明确地将所用材料的品质、级别、规格型号等参数在预算表上标注出来,以供日后安装、使用时参考。 陷阱四 偷换材料计量单位 业主很少注意到报价单上的单位,不太了解不同的单位意味着报价数字偏差很大。比如定做一个鞋柜,貌似很合理的样子,其实关于鞋柜的尺寸大小没有说明,就给后来的装修者留足了钻空子的机会。
陷阱一 拉低某个单项的价格 比如有个业主知道地板、瓷砖目前的单价,但是他并不一定了解地板安装、贴瓷砖的人工费用,于是他把地板、瓷砖的价格砍下来了,却在人工费用上吃了亏。 化解办法:看装修报价单,不要只盯牢某个项目的单项价格,而是要综合人工、损耗、机械等各方面以及其他项目的费用来看,如果发现某个价格特别低,就注意 陷阱二 遗漏某些硬装修的主材 装修报价单上被刻意遗漏了某些主材,业主被这种整体价格合理的报价单吸引而爽快签约,但在接下来的装修过程中业主将为装修公司这些恶意的遗忘而不断地往外掏钱。 化解办法:先小人后君子,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装修合同或者协议上写清楚所有主材,且标明购买者是装修公司还是业主自己。通常比较容易被遗漏的主材是背景墙、吊顶等用于角落的材料。 陷阱三 模糊所选主材的品质、级别、规格 这是不规范的装修公司较为常用的伎俩,虽然写明了需要某些材料,表明了材料需要的数量,但是却没有说明到底选用什么品质的、什么品牌的、什么规格的材料。 化解办法:要求装修公司明确地将所用材料的品质、级别、规格型号等参数在预算表上标注出来,以供日后安装、使用时参考。
抬高基材价格有的家装设计师会以拿回扣为目的,和经销商串通抬高基材价格。在装修过程中,一定不能盲目的相信设计师的推荐,最好是到建材家具市场去了解相关产品的价格,做到心中有数。
已有2个回答 09-08 10:43
你好,没监理 自家花钱给别人家装修,当业主和装修公司签订合同后,即便是全包装修,也不可以当甩手掌柜,一定要经常到工地看看,如果没时间,或者自己对装修不够了解,最好是能请个装修监理,帮你把控装修各阶段的施工质量,这种低级错误绝对是可以及时发现的
已有1个回答 06-26 08:37
你好,没监理自家花钱给别人家装修,当业主和装修公司签订合同后,即便是全包装修,也不可以当甩手掌柜,一定要经常到工地看看,如果没时间,或者自己对装修不够了解,最好是能请个装修监理,帮你把控装修各阶段的施工质量,这种低级错误绝对是可以及时发现的
已有1个回答 09-02 10:20
装修猫腻现象一:报价低,实际支付狂涨 很多时候大家去装修公司谈装修的时候,都会有有个超低的预算单,但最后发现实际支付的价格远不止那么多。很多时候在装修过程中,会通过施工项目的增加变相的加价,所以消费者在前期一定要仔细查看装修项目是不是都纳入预算了,保证签订合同时图纸跟预算要一致。 装修猫腻现象二:抬高基材价格 有的家装设计师会以拿回扣为目的,和经销商串通抬高基材价格。在装修过程中,一定不能盲目的相信设计师的推荐,最好是到建材家具市场去了解相关产品的价格,做到心中有数。 装修猫腻现象三、合同签订草率,细节不清 很多时候业主在签合同的时候没有仔细看清楚一些隐蔽的工程,可能合同中说的很含蓄,到时候施工的时候有可能造成共同偷工减料,业主还要多付冤枉钱。拿到正式合同的时候,一定要尽量细化装修的具体要求,装修工期等,以免后期出现有理说不清的情况。 装修猫腻现象四、把优质品掉包成次品 很多时候装修业主也会遇到送货上门的产品不是自己定的产品。在这方面,业主要注意,在产品送货上门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开包验货,仔细检查送来的产品是不是与自己当初所选择的货品一致,检验产品发票,合格证书以及产品质量问题。
已有1个回答 07-10 08:25
找几家对比一下避免被坑就行了这个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话说回来。人家总得赚钱嘛。除非找专业的人来。成心坑人的毕竟只有少数。外行是看不出来的,能有什么猫腻呢
已有1个回答 09-30 11:06